更多

基金会动态

您的位置 : 

> 更多 > 新闻中心 > 基金会动态


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大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3-08-01


  2019年10月27日上午,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大会在南开大学主楼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教授出席大会并颁奖致辞。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虹,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齐成喜,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教授丁肖·帕特尔(Patel,D.J.),中国科学院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毒物研究所所长张学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组长林鸿宣,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邵峰,南开大学副校长王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姚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等出席大会并颁奖。颁奖典礼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饶子和主持。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颁奖现场

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获奖名单

林鸿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鸿宣院士对水稻重要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邵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邵峰博士的工作奠定了人们对细胞质抗细菌天然免疫的基本认识,重新定义了细胞焦亡的概念,开启了炎症与免疫研究的新方向,也为包括脓毒症和肠炎在内的多种炎症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颁奖现场

第十二届谈家桢临床医学奖获奖名单

黄晓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教授。黄晓军教授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世界性难题——供者来源匮乏问题,创建成熟完善的单倍型移植技术,突破移植的国际困境,引领骨髓移植进入”人人有供者”的人类医学新时期。

贾伟平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教授。贾伟平教授长期致力于提升糖尿病的防控效率及阐明尚未明了的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在糖尿病的临床防治监测及病因解析方面有重要创新。

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颁奖现场

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获奖名单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魏东芝教授一直致力于酶学与生物催化研究,在工业酶制剂、手性氨基酸、甾体药物及多元醇等多个项目方面攻克技术壁垒,推动了我国酶与生物催化产业化进程。


 

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颁奖现场

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获奖名单

Dinshaw J Patel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教授。丁肖.帕特尔教授领导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奠定了RNA介导的基因调控和DNA、组蛋白修饰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的生化结构基础。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颁奖现场

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奖名单

陈鹏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系主任,教授。陈鹏教授致力于蛋白质化学生物学研究,系统构建了“活细胞化学工具箱”,发展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突破了在活体内开展蛋白质功能研究的瓶颈,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应用。

樊春海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樊春海教授发现框架核酸组装体的尺寸、形貌和力学特性对界面有序性的调控规律,提出了框架核酸限域组装识别的学术思想,突破了复杂生物界面环境下生物大分子识别效率的瓶颈,对促进核酸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涛       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涛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免疫调控与自身免疫疾病研究,他围绕该领域重要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
李晓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系主任,教授。李晓明教授长期系统性深入研究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并在神经科学领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影响的研究体系。

李毓龙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毓龙研究员建立了一系列新型遗传编码的神经递质荧光探针,如已经发表的乙酰胆碱探针、多巴胺探针和肾上腺素探针,从而可以实时、定量研究神经递质的释放在生理以及病理作用下的重要作用。

刘万里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万里研究员聚焦B淋巴细胞分子免疫学,整合交叉学科平台研究B细胞免疫活化的动态过程和分子机制,提出质膜微环境、微结构和机械力调控B细胞活化的新思想,揭示B细胞异常活化诱发疾病的新机制,并发现B细胞肿瘤的新靶点和新药物。

柳振峰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柳振峰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捕光复合物和三聚态胞内阳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研究成果。

王磊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磊教授聚焦于人类早期生殖过程异常的遗传基础,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孟德尔疾病、基因及机制,形成了生殖医学及医学遗传学研究的新领域,为患者的精确诊断及遗传咨询奠定了基础。

王晓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学院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晓群研究员主要利用基因编辑、单细胞高通量测序、双光子成像、电生理等各种交叉学科技术,系统揭示大脑发育与环路形成细胞与分子机制。

杨运桂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杨运桂研究员研究RNA表观遗传修饰及其调控规律,发现RNA甲基化可逆性规律及其调控RNA加工和发育及代谢等功能,参与拓展表观转录组学研究新领域,丰富中心法则转录调控层次,为疾病精准医疗提供转录调控理论基础和方法策略。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大会承办权移交仪式

  本届颁奖大会承办方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向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大会承办方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举行交接仪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院士在颁奖大会上致辞

  武维华在会议中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我国科技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已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在探索生命奥秘、服务人类与健康、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深入交流与广泛合作,希望“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携手生命科学领域的同行们,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学科建设、探索前沿技术、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为世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做出我们国家应有的贡献。祝福“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越办越成功,也向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教授在颁奖大会致辞

  何维在会议中谈道,“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国内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重要奖项,有着非常良好的社会评价,今天的获奖者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青年才俊。生命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进入新世纪以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依然是各国竞争抢占的科技制高点。希望“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能够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奖励为导向,进一步推动我国生命科学不断产生重大原创性的突破,推动生物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生命科学和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在应对重大疾病、人口老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现实重大挑战方面,在保障人民健康、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在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目标的迈进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在颁奖大会上致辞

  陈竺在会议上向各位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的领导、成员、评委表示衷心感谢,向南开大学百年华诞致以崇高敬意和良好祝愿。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生命科学已被实践证明是诸多疑难疾病的有效切入点。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我国科研工作仍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诸多问题。谈先生设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对完善我国科学技术的评价体系做出了贡献,希望激励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面对挑战,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和历史使命,不断地去征服科学发展的高峰。衷心祝愿“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进一步聚焦国际科技前沿、深耕重点领域,成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造福人类健康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Dinshaw JPatel、林鸿宣、邵峰(从左至右)作大会主题报告

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大会现场

从左至右依次为:贾伟平教授,谈向东教授,陈竺院士,杨永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