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谈家桢
生命科学奖

2018



2018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舒跃龙 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H7N9等新型病毒所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并研发成功诊断试剂,阐明了H7N9等病毒的进化规律和致病机制。领导国家流感中心成为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跻身全球流感防控领导者行列。

教育经历

1992.9-1995.7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病原生物学 硕士

1995.9-1998.7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病原生物学 博士

1992.9-1995.7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病原生物学 硕士

1995.9-1998.7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病原生物学 博士

1998.9-1999.5 美国Mount Sinai医学院 博士后

1999.6-2002.2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02.3-2002.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02.9-2004.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4.4-2005.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2005.6-2008.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所长助理、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研究员

2008.8-2017.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研究员

2017.4至今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院长、教授

主要贡献

  1、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确认新型H7N9、H10N8和H5N6等多种动物流感病毒所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对于疫情防控和消除社会恐慌发挥了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2013年春,恰逢SARS十年,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病死率高,引起高度关注。针对这一突发疫情,舒跃龙带领团队,在短短5天之内迅速破解了此次突发疫情的病原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H7N9禽流感病毒。2013年12月在全球首次发现一种新型H10N8禽流感病毒可以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2014年在全球首次发现一种新型H5N6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这些新发传染病病原的早期快速确认,对于疫情的防控和消除社会恐慌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NEJM、Lancet等学术期刊。

  对于舒跃龙团队在H7N9疫情应对方面的工作,《Nature》杂志发表评论,称赞“中国已经具有与美国同样的快速发现并确认新发传染病病原的能力”。美国疾控中心流感部主任Nancy Cox博士等在NEJM发表评述,认为该新病原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WHO流感生态学研究合作中心主任Richard Webby博士等专家在Faculty of 1000发表评述,认为“此研究提供的第一手详细资料对H7N9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传染病防控的典范”。李克强总理到舒跃龙课题组考察时说:“你们明确了病毒基因序列,我们就知道怎样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怎么上,防治怎么进行,这个是关键,是科学的基础,谢谢你们!”。

  2、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2009年甲流以及H7N9诊断试剂,并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和推荐,为我国及全球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

  流感大流行应对的首要前提是要具备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2009年甲流疫情之初,WHO匆忙之下采用了美国2007年建立的猪流感检测方法用于甲流检测,但该方法灵敏度不高。在从美国获得病毒后72小时内,舒跃龙带领团队率先研制成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的甲流检测试剂,早于美国公布的甲流检测方法5个月;并首个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批准文号。试剂迅速下发全国,使我国在疫情传入前就具备了甲流检测能力。同时对泰国、古巴等12个国家提供技术培训和试剂,为这些国家的甲流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H7N9病原确认后,又迅速研发成功H7N9诊断试剂,并下发到全国疾控中心和临床机构、检验检疫部门、武警及解放军防疫部门,使我国迅速具备了H7N9禽流感检测能力,为早期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该检测技术被WHO向全球推荐,用于全球疫情防控。

  3、解析了新型H7N9、H5N1禽流感病毒的起源与进化机制,阐明了其导致人感染和死亡的分子机制。

  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HA蛋白186和226位两个氨基酸的突变导致病毒不仅可以结合禽也可以结合人流感病毒受体,这种独特的“双受体结合”能力是病毒从禽传人的关键分子机制。H7N9病毒在肺部有效复制造成的肺部损害、“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是导致临床重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首次提出了“基因调频”机制解释病毒的跨种传播,正如收音机需要将频率调节到最合适的波段才能收到最好的信号,H7N9病毒也是通过不断的基因重配和点突变来适应不同宿主从而实现跨种传播,该机制形象阐释了H7N9病毒一步步在基因调频机制的调控下,实现了由野禽到水禽再到陆禽,最后感染人的跨种传播过程。

  首次从细胞、组织和动物模型水平系统评价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和传播风险。研究发现病毒在人肺和气管组织中都能有效复制;可感染雪貂呼吸道、淋巴组织以及脑组织,而且具有有效的接触传播能力和部分飞沫传播能力。正如知名病毒学家Ron Fouchier的评论,“尽管这个病毒传播力较弱,但它可以传播,因此大家必须认真对待这个病毒!”。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和Science。

  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活禽市场及其环境是导致人感染H5N1病毒的重要来源。美国微生物学会为此发表了专门评述,认为这是第一次从分子水平证明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的来源。此研究结果被卫生部、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所采纳,曾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全国活禽市场管理,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这个观点在H7N9禽流感的防控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关闭活禽市场可有效控制H7N9禽流感疫情。

  4、建立了全球最大和完善有效的流感监测网络,已成为我国和全球流感防控和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和防控技术体系的重要力量。

  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通过成功研发系列监测技术、制定全国流感监测方案、提供技术培训和标准化监测试剂等措施,建立了覆盖全国31个省所有地市,由411家监测网络实验室和556家监测哨点医院组成的流感监测网络,实现了我国基层疾控中心病原学监控能力零的突破。通过建立以多病原检测、深度测序和高通量数据分析等技术为核心的新病原监测技术体系,对可能出现的新发病原进行实时监控,在新发传染病病原快速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该网络我国成功防控了甲流、禽流感和MERS等多种新发传染病。

  5、带领国家流感中心成为全球第五个、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跻身全球流感防控领导者行业,在国际上争得了主动权和话语权。

  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是全球流感防控技术领导者,之前分别由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4个发达国家的技术部门担任。通过多年努力,舒跃龙带领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考核评估,2010年正式成为全球第五个、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特地发来祝贺视频,高度评价中国跻身国际一流流感监测和研究队伍。Nature Medicine发表评论“中国‘WHO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在努力扭转SARS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也专门提及该合作中心提升了中国能力。